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,化肥的施用,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但是,在施用过程中也存在化肥过量、养分不平衡等不合理施用的问题,带来了肥料养分利用率不高、投肥效益低、土壤肥力退化,尤其是酸化严重、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不利影响。为促进农业持续增效,保护生态环境,推进绿色增产,必须采取有力措施,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。我国的化肥施用量2015年到2019年,年增长率将控制在1%以内,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。多年的研究表明,肥料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 40%以上,随着产量的提高,肥料施用量也相应地增加,不施肥粮食就要减产。那么,在化肥施用限量的情况下,如何保持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呢?关键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或增加其它肥料投入,要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做文章,绝不能盲目地限量、盲目地零增长,技术措施一定要跟上,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化肥零增长,产量持续增长的目的。
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,除含氮、磷、钾等大量元素外,还含有许多作物所需的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,能给作物提供全面所需的营养,特别是提供微量营养元素,可减少或替代部分化肥。有机肥还含有机质和腐殖质,改良土壤结构,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关系,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供肥能力,促进作物生长。可采用堆沤方式积造有机肥,通常以人畜粪尿,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作原料,也可选用商品有机肥。
搞好秸秆还田。作物秸秆可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的大中微量元素营养,是培肥地力,改善土壤结构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。可采用秸秆粉碎直接还田、快速腐熟还田、牲畜过腹还田等技术,禁止露天焚烧秸秆,使秸秆取之于田、用之于田。从而减少了化肥使用量,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,提高农产品品质。
实行配方施肥。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,根据作物需肥规律、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,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,提供氮、磷、钾及中、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和方法。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,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,需要多少补多少,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,满足作物的需要,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化肥用量,提高作物产量,改善农产品品质,节支增收的目的。
改进施肥方式。土壤质地不同,采用的施肥方法也不一样。一般粘质、壤质土壤,应采用以基肥为主、基肥追肥结合的方法。沙质土壤要采用“少量多次”,即“少量多餐”的施肥方法。无论何种性质的土壤,严禁地表撒施肥料,改化肥表施、撒施为机械深施,氮肥施用深度以8~10厘米为宜。磷、钾肥及微肥要实行全层施肥,即把肥料用在作物根系能够接触到的地方,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。实行水肥一体化,以水调肥,水分的供应与作物营养的吸收有密切的关系,水分使用不当不仅造成养分的损失,而且影响作物的生长。适量适时灌溉可促进肥料的吸收,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。
把握最佳施肥时间。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,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,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。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生育前期,氮素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。因此,化肥要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时期及需肥规律,把肥料用在作物需肥最敏感的时期,应根据作物的生育特点,掌握前轻、中重、后补的原则。